引言:数学不该是课本里的”外星语”
“老师,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啊?”每当听到这样的提问,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你是否也感到无奈?其实答案就藏小编认为‘数学有意思——我的教学故事》这个案例里。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正是通过生活化场景,把抽象的公式变成孩子能触摸的故事。就像那个数姥爷驾校车辆的孩子,当数学作业变成”数清楚家里有几双拖鞋”,谁还会觉得列算式是件枯燥的事呢?
一、用生活难题撬动数学兴趣
还记得辣椒酱钠含量超标100%的案例吗?这就是小学数学教育叙事的经典操作——把百分数单元变成”食品侦探游戏”。孩子们争相从家里带包装袋,边算营养成分边惊呼:”原来薯片的脂肪含量这么高!”
这种教学法妙在哪?它完美避开了”为算而算”的陷阱。当六年级学生争论”拼多多凭什么便宜”时,他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精髓。你看,根本不需要强调”这是重点考点”,孩子们自己就会掰着手指分析:”打折商品占比35%,因此……”
二、把课堂变成难题解决现场
“校长会听我们的建议吗?”当学生带着自制运动项目统计图忐忑提问时,真正的数学教育就发生了。那个用电脑制图的小组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:小学数学教育叙事不在乎形式,关键是让孩子看见数学的力量。
后来学校新增的4个乒乓球台,成了最棒的数学教具。孩子们突然明白,原来统计图不是作业本上的涂格子,而是能改变校园生活的”魔法棒”。这种成就感,比十次满分测验都来得珍贵,你说是不是?
三、从热播剧到热搜榜都是教材
谁能想到《庆余年》里范思辙打算盘的片段,能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叙事的绝佳素材?当电视剧里的账本出现在黑板,孩子们眼睛都亮了。疫情期间的”群体免疫”数据、双十一的折扣计算、甚至小区停车费调整——这些活教材让数学课有了追剧般的期待感。
有个学生课后兴奋地说:”我妈算房贷时,我居然能看懂那个利率公式了!”看,当数学卸下高冷面具,它就成了孩子口袋里的瑞士军刀,随时能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。
小编归纳一下:让数学回归讲故事的本真
好的小学数学教育叙事,就像给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。7辆+5辆=12辆不再是冰冷算式,而是姥爷驾校的热闹场景;百分数不是考试陷阱,而是守护家人健壮的”营养警报器”。下次备课不妨问问自己:这个聪明点,能变成孩子们晚饭桌上津津乐道的故事吗?
毕竟,当数学课的下课铃响起,孩子们还围着你追问”接着呢”,这就是教育最美的叙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