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手抄报背后的孝心故事
“孝顺给娘叩拜头,接过钱往兜里装”——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出自山东阳信县74岁老人高守海创办的手抄报。这位朴实的老农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把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融入一张张手抄报中,四年如一日坚持创作90多期,翻烂了两本字典。这份孝敬父母的手抄报不仅温暖了整个村庄,更让我们看到:传承孝道,从来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言。
你有没有想过,一张普通的手抄报能承载几许情感?高守海老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
趴在床上创作的”孝道课堂”
没有专业的写作环境,高守海就趴在床上创作;遇到不会写的字,他就一遍遍翻查字典。这份孝敬父母的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:有朗朗上口的孝顺顺口溜,有家长里短的温情故事,还有弘扬正气的小品文。
“我希望尽我最大的努力,把小报长长久久永远的办下去。”老人朴实的话语里,藏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。手抄报上的每一个字,都是他用真心写就的孝道教科书。如今,这份手抄报已经吸引了村里众多热心村民投稿,成为名副其实的”孝心集散地”。
为什么一张手抄报能有如此大的感染力?由于它承载的是最真挚的情感。
孝敬父母的手抄报也可以很”潮”
你以为手抄报都是老一套?高守海老人的创作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。他的孝敬父母手抄报与时俱进,既有传统孝道故事,也融入当下社会热点。”抨击歪风和邪气,孝顺正气来弘扬”,这样的内容既接地气又有教育意义。
每月两期的出版频率,88期从未间断的坚持,这份手抄报已经成为村里老少的灵魂食粮。老人用行动证明:传承孝道不需要高谈阔论,一张手抄报就能让孝敬父母的美德生根发芽。
每个人都能制作的孝心手抄报
高守海老人的故事告诉我们,制作孝敬父母的手抄报其实很简单:一张纸、一支笔、一颗诚恳的心就够了。内容可以是一段感恩的文字,可以是一幅温馨的图画,也可以一个家庭孝道小故事。
这份独特的手抄报不仅记录着老人对父母的思念,更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它提醒着我们:孝敬父母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,日常的点滴关怀就是最好的表达。
一张手抄报,承载的是跨越代际的亲情;一段顺口溜,传递的是永不褪色的孝心。高守海老人用最朴实的方式,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孝道课。不妨从这个周末开始,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份孝敬父母的手抄报吧?让这份温暖的传承,在你我手中延续下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