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:千家催收企业为何扎堆长沙?揭秘行业生态

长沙催收行业异军突起

“媒体:千家催收企业都在长沙”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作为中部城市的长沙,为何能成为催收行业的聚集地?这要从湖南永雄资产集团的崛起说起。2014年,谭曼创办永雄公司,短短几年间便成长为行业巨头,带动了当地催收产业的快速进步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高峰时期长沙一度聚集了近千家催收机构,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。

催收行业为何青睐长沙?一方面,当地政府对金融外包服务业的扶持政策起到关键影响;另一方面,永雄等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吸引了大量从业人员和资本涌入。这些企业多以”咨询公司””资产管理公司”等名义注册,实际上从事的是债务催收业务。

行业困境与监管压力

然而,催收行业始终面临着”名不正言不顺”的尴尬局面。永雄集团创始人谭曼曾试图通过筹建行业协会、捐资办学等方式为行业”正名”,但收效甚微。2015年筹建的湖南省催收协会最终无果而终,2019年的”中国信用清收协会”同样未能获批。民政部门认为催收行业缺乏主管单位,导致协会申请屡遭拒绝。

与此同时,监管力度不断加大。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后,催收行业常见的”失联修复”手段面临严峻挑战。2023年永雄集团多家分公司被查,最终以《告全体员工书》宣布停业,引发行业震动。一位从业者感叹:”我们现在卑微到了尘埃里了,在一些人眼里,讨债的人比赖账的人好像还要更可恶。”

行业未来路在何方

催收行业将何去何从?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立法规范是根本出路。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不良资产清收专业委员会已发布倡议书,呼吁进行催收行业立法,让企业有法可依。专家建议建立合规的信息修复机制,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,又满足金融机构的债务追讨需求。

然而,催收立法的前景并不乐观。有律师指出:”我国金融业不够市场化,催收行业的体系没有理顺,五年内立法的可能性不大。”虽然如此,行业仍期待能够被社会认可和规范,真正发挥帮助金融机构挽回损失、帮助债务人挽回诚信的影响。

“媒体:千家催收企业都在长沙”的现象,折射出中国金融服务业进步的一个侧面。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这个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。未来是走向规范化进步,还是逐渐萎缩,仍有待观察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