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破产真的让清盘人暴富了吗?

首段:清盘人是谁?恒大破产他们赚了几许?

恒大破产事件震动商界,2.4万亿债务、30万套未交付房产的“烂摊子”背后,清盘人成为焦点。他们是谁?恒大破产是否真如传言般“富了清盘人”?香港法院指定的安迈顾问团队接手后,优先从资产中收取高额费用,引发债权人不满。真相究竟怎样?

清盘人的“优先特权”:合法但争议巨大

根据香港《公司条例》,清盘人的报酬、律师费等成本位列清偿顺序首位,甚至高于员工工资和供应商欠款。例如,首500万港元资产中,清盘人可抽成34.75万港元,超500万部分按1%计算。恒大资产即便缩水至几百亿,清盘人费用仍可能高达数亿。

这一制度设计初衷是吸引专业团队处理复杂破产案,但对债权人而言却难以接受。广东供应商张先生手握8000万商票,最终或仅能拿回10%,而清盘人“未出一分钱”却先分走巨额报酬。这种反差让许多人质疑:清盘人是否成了最大赢家?

安迈顾问的“暴利生意”:专业但成本高昂

清盘团队由50多名专家组成,小时费率最高达8000港元,月成本超千万。他们需梳理全球资产、追讨许家印60亿美元可疑交易,甚至起诉审计机构普华永道。这些行动虽必要,但费用均从恒大资产中优先扣除,进一步挤压债权人空间。

更复杂的是收费模式:基础费用外,还有“成功费”“特别费”等附加项目。例如,若追回许家印转移资产,团队可额外抽成。这种“旱涝保收”的机制,让清盘人无论结局怎样都能稳赚,而债权人却承担了主要风险。

权力与监督:清盘人是否“无人制约”?

清盘人权力极大,可控制资产、发起诉讼、否决交易,甚至查阅恒大所有内部文件。但权力过大也引发担忧——谁来监督他们?学说上由法院和债权人委员会监管,但实际操作中,信息不对称让清盘人占据完全优势。

例如,安迈起诉普华永道时,律师费由恒大资产支付,但若败诉,损失却由债权人承担。这种“花别人的钱办事”的模式,是否会导致清盘人滥用权力?目前监管漏洞仍存,债权人只能被动接受。

小编归纳一下:清盘人获利,但绝非唯一赢家

恒大破产中,清盘人虽通过高额收费获利,但他们也面临巨大压力:处理2.4万亿债务、协调各方利益绝非易事。最终,债权人能拿回的钱可能寥寥无几,而这一案例也为企业敲响警钟——盲目扩张的代价,终将由所有人共担。

清盘人是否“暴富”?答案是肯定的,但这场游戏没有真正的赢家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