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河间典故?
自北宋置府以来,河间府、县并存计804年的历史。因此城内既设府衙,又设县衙。直至辛亥革命废府存县。1936年,国民党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专员公署,专署县衙均设在原府衙内(现在二中所在地)。旧府衙座北朝南,衙前设高大照壁(影壁),照壁两侧建有辕门,辕门外有直通河间物品大街的甬路,临街有高大木牌坊,坊上雕刻有“燕赵雄风”四个大字。(传说是直隶总督方观承所书)大门两侧有石狮一对,大门附近有口水井。门口两侧墙壁上(辛亥革命后)左边书“天下为公”,右边书“选贤与能”。大门内有门房(传达室),迎面有方杆旗斗两个,物品两侧有房舍,为隶卒居住,往里为仪门,物品分列吏舍,是掾吏办公的地方。门东有申明亭,门西有旌善亭。仪门内为广庭甬道,两旁古柏参天,交相掩映,郁郁葱葱。西侧悬有大铜钟一个,镌有铭文,内含白金千两,声闻四十里,此钟后被侵华日军掠走。
沿甬道北上,原有石台阶五级,上面建有殿堂,名曰大堂,原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,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,允许民众旁听,借以显露“清官大老爷”的明断。大堂正中悬有匾额,上书:“宝(保)釐堂”三个苍劲大字,据传是明朝严嵩所书。大堂两侧有厢房,为府官休息更衣之所。大堂前面立有戒石亭,碑石铭文: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”。与厅内府官之坐相对。大堂后面为穿堂,过了穿堂是二堂,一些机密案件在此审理,不准民众旁听。二堂后便是内宅,为知府(旧称太守)眷属居住的地方。内宅物品各建有厢房是知府处理公文和接待宾客的地方。西跨院为神祠和同知署。东跨院为土地祠与经历署。
府衙门前之大影壁。高约七米,宽十米。辛亥革命后,影壁南面绘有孙中山先生像。影壁北面书写《礼记》上的“大同篇”一段,文曰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,不独子其子。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者,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,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已,是为大同。”这个影壁一直到建国后还岿然矗立于此,在1963年修建街道时,因其影响交通才被它拆除。
府衙向南,是府门口街,原来是一条繁华整洁的街道,街两旁饭店商肆林立,街南口建有木牌坊一座建于清雍正八年(1730年重修)是一座纯木制结构的建筑,飞檐斗拱,画栋雕梁,颇为壮观。当中主门,两侧耳门,可以南来北往,特别畅通。物品耳门上方各写“城真”、“正平”四字。正门上方写“燕赵雄风”四个大字,下面写着专员黄维诚题,实际这四个是城内王伯龙(举人)老先生书写的。建国以后,由河间师范教师白金华改写为“繁盛经济”四个大字,给这座古建筑赋予了时代意义。这个木牌坊也是在1963年因修街道而被拆。
二、河间鼻典故?
一、刘秀与驴肉火烧
传说刘秀被敌兵追赶的饥饿难忍,向村民讨要食物,村民以火烧加驴肉招待他,使他摆脱困境。
二、唐太宗与驴肉火烧
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来到河间,一书生“杀驴煮秫”招待李世民,他吃后,连说:好吃好吃。真是“天上龙肉,地下驴肉”。
三、朱棣与驴肉火烧
据说,当年燕王朱棣镇守北平(今北京),在保定府的徐水县漕河吃了一场败仗。燕王朱棣下令杀战马当菜吃。殊不知这种马肉夹在火烧里还很好吃,从此这一带就开始用火烧夹马肉吃。后来不知谁发现驴肉比马肉纹理细腻,用火烧夹着吃比马肉更好吃,于是驴肉火烧就应运而生了。
四、乾隆与驴肉火烧
清代乾隆下江南,从河间路过。错过往处,在民间吃饭,主人只好把剩饼拿来夹上驴肉放在大锅里煲热,乾隆吃后连连称赞,美味可口。乾隆吃罢这美味的驴肉火烧,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“蛤蟆吞蜜”,“蛤蟆”就是大火烧;“蜜”就是流油的熟驴肉以及那香焖子。
五、慈禧太后与驴肉火烧
清代慈禧身边的河间府大城县的大太监李莲英,把自己家乡河间府的驴肉火烧推荐给慈禧,她吃后大悦,驴肉火烧也随之名声大振。
六、冯巩与驴肉火烧
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吃过驴肉火烧,曾深情的说:家乡的水美人更美,河间的驴肉火烧馋的我直流口水。冯巩的老家是河间,他曾到一家名为“高玛纳”的驴肉火烧店吃过火烧,还和店里的员工合过影。在几年之前,河间市春节联欢晚会上,冯巩饱含深情赞美家乡的一句“家乡的水美人更美,河间的驴肉火烧馋的我直流口水”便在河间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,那些驴肉火烧店更是把这句话视若珍宝,把它镶在镜框里,把它刻在招牌上,借助冯巩的大名来开拓自己的财源。
七、词学大师叶嘉莹与驴肉火烧
2003年9月,词学大师叶嘉莹先生踏上了河间这片带有“诗意”的土地,她在参观了“诗经斋”、走访了诗经村君子馆、探访了毛公书院旧址等和《诗经》有关的故地之后,来到了河间一家最有名的驴肉火烧店里品尝了河间的特产驴肉火烧。“好吃,比麦当劳好吃”先生像个天真的孩子,边吃边赞。吃饱后,当她听说火烧单独吃也很好,便又拿了一个切好的火烧。“我喜欢新鲜的物品,没有吃过的,要吃它一吃:没有看见过的,要看它一看。”先生深情地说。
驴肉火烧与名人的佳话,也使这个风味小吃名声大震。
三、河北省河间市的历史典故?
关于河间之名,
有一个秀丽的传说:
那是在很久很久的时候,
传说从月宫飘下了九条琴弦,
落在人间,变成了流淌的九条河……
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
九河奔流过,九河得其名,
河是琴之弦,地蕴有天成!
△九弦琴的传说
河间,顾名思义,它应该处于两条河的中间,或者更多条河的中间。有人说它是处于海河与黄河之间,或者黄河的中间。也有人说因位于滱水、易水之间,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因它处于黄河故道的九河之间,故称河间。
《尚书·禹贡》载大禹率领民众跋山涉水,凿石泄洪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,南至于华阴,东至于砥柱,又东至于孟津,东过洛、汭,至于大伾,北过降水,至于大陆,又北播为九河,同为逆河入于海。”
△歌曲《九弦琴之歌》
其中的大陆即古代大陆泽,在今隆尧、巨鹿、任县之间。再往下游就分流入海,这就是所谓播为九河。
九河的名称和位置其说不一。按《尔雅》所列九河为:鬲津、钩盘、絜、简、胡苏、覆鬴、马颊、太史、徒骇。
清代康熙皇帝做过一篇《九河故道》,称“九河故道不出沧、景二三百里间也”,即今日天津至山东德州之间,也正是明河间府今沧州地区的大致地盘。
《战国策》卷二十《赵策三》云:“今赵万乘之强国也,前漳滏,右常山,左河间,北有代,带甲百万。”是河间之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之世。
河间历史悠久,其名始于东周,距今有2700年历史。历代在此设郡、立国、建州、置府,是京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重地,素有“京南第一府”的美誉。
四、河间捡羊典故?
话说在孔子的众多弟子当中,有这么一位弟子名叫公冶长。他既是孔子的学生也是他的女婿。公冶长有一项特殊的本事就是能听懂鸟语,能跟鸟类彼此交流。就是由于能听懂鸟语,公冶长差点冤死狱中。
公冶长是鲁国人,家境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。每日以砍柴为生。每天所见的不是木材就是鸟类。有时候遇到受伤的鸟儿公冶长就小心翼翼的带回家为其疗伤,伤好之后便将其放回大天然的怀抱。就这样公冶长在与鸟类的日夕相处中,学会了听懂鸟类的语言。
有一天,公冶长正在林中砍柴,一群麻雀飞来围着公冶长叽叽喳喳的叫,公冶长侧耳一听,原来麻雀是在说树林里有一只被老虎咬死的山羊,叫公冶长赶快去捡。公冶长正愁没米下锅,这下好了解了公冶长的燃眉之急。这只羊公冶长整整吃了七天才把它吃完。把扒下的羊皮晾在院子里准备做一件御寒的衣服。然而这只羊却给公冶长带来了牢狱之灾。
原来隔壁村的村民羊丟了,这一天找到公冶长的村里,看到公冶长院子里挂着的羊皮,就质问公冶长是不是偷了他的羊。公冶长说这羊是我在树林里捡的,村民说你这分明就是狡辩。一气之下就将公冶长扭送到国王那里,国王问公冶长你的羊是怎样得来的,公冶长说是我懂得鸟类的语言,是鸟告诉我有羊被老虎咬死我去捡的。国王听完哈哈大笑,你这个年轻人做错事了还不承认,还编这种鬼话来欺骗人,先押入牢房,等查明再作定夺。
公冶长就这样蒙冤入狱,鸟儿们听说了此事,纷纷飞来牢房探望公冶长。此时的公冶长悲绝的对鸟儿们说,你们可要为我申冤啊。
一群群的鸟儿不断的飞进来,突然有一只乌鸦着急的对公冶长说不好啦!齐国要偷袭鲁国啦!国王还不知道此事,赶快通知国王。公冶长在牢房里大喊大叫,士兵听了公冶长的话不敢怠慢把他带到国王的面前。国王对公冶长的话半信半疑,此时孔子也在场,于是孔子对国王说公冶长说的话真与假,派个人去打探一下就知道了。很快打探的人回消息果真如公冶长所说的。很快鲁国派兵抗敌,最后凯旋而归。国王决定要嘉奖公冶长,这次让鲁国化险为夷。公冶长对国王说,如果国王要给我嘉奖就为草民平冤吧!
公冶长又回到了与鸟类相处的地方,过着砍柴为生的清贫日子。
孔子看到公冶长不为财富所动心,收公冶长为弟子,并将女儿许配给他。
五、河间历史景点?
大觉禅院。该院位于河间市西北二里庄村,是唐代修建的古寺庙,清代曾是河间府八宗庙其中一个。
白求恩手术室旧址。该旧址位于河间市卧佛堂镇屯庄村,是白求恩同志于1938年4月至7月期间,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冀中分校进行医疗和手术的场所。
河间府署。该府署位于河间市,是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建立的,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,被称为“京南第一府”。府衙占地55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6923平方米,具有浓厚的古代官署风格,其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官署文化。
光明戏院。该戏院位于河间市,是民族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始建于1934年,具有浓厚的近代建筑风格。许多冀中区党政军领导人在这里召开过重要会议。
以上就是河间地区比较有名的历史景点,每一处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。如果无论兄弟们对历史感兴趣,这些地方都是值得一去的。
六、河间鸭梨的历史?
泊头鸭梨的栽培历史远溯至西汉时期,至今已有2000多年。境内梨的品种繁多,种类不下百余种,其中以鸭梨最著,黄梨次之。鸭梨源于形似填鸭而得名,历史上曾因地理方位有“交梨”、“瀛梨”等名称。
隋唐时期梨树种植已较为普遍。更为广泛的种植是在明代,宣德年间,交河知县林俊颁令境内民家务种梨枣,以备饥荒。后经天然灾害和战乱,梨业提高濒临绝境。
清末民初时期受运河航运和津浦铁路影响,梨业得以迅速提高。
七、河间历史村庄遗址?
是指河北省河间市境内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遗址。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河间市东部的寒亭镇、荆沙镇、王寺镇和齐寨镇等地,起源于汉代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时期,是我国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农耕文化遗址其中一个。这些遗址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简单,保存的文物包括瓦当、瓷器、铜器、陶器等,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和生活状况。目前,已被列为民族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八、河间历史文化?
河间历史悠久,之名始于东周,距今有2700年历史。历代在此设郡、立国、建州、置府,是京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重地,素有”京南第一府”的美誉。汉代许多帝王至亲在此做河间王,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,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瀛州知州,汉博士毛苌曾在河间传授《诗经》并以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流传于世。河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。三皇五帝时颛顼创制九州,河间本属高阳国,到夏商周时,河间又属冀州。河间古郡的名称已久,取名河间的缘故,就是由于它在徒骇河、大史河、马颊河、覆釜河、胡苏河、简河、絜河、钩盘河、鬲津河等九河之间。
九、河间古迹名胜|河间历史文化游
河间古迹名胜
河间地处河北省南部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这里拥有众多宏伟壮丽的古迹名胜,承载着丰盛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下面内容是一些值得一游的古迹名胜:
- 广陵观:广陵观坐落在河间市东南的广陵村,是一座极具规模的古代道观。观内供奉着诸多宗教神祇,建筑风格特殊,堪称古代建筑的典范。
- 白马寺:白马寺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,是佛教传入北方的重要寺院其中一个。寺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石刻,充分展现了古代艺术和宗教文化。
- 古黄龙庙:古黄龙庙位于河间市郊区的山间,是一处融合了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道教圣地。这里风景秀丽,山清水秀,被誉为“天下黄龙”。
河间历史文化游
如果无论兄弟们对历史文化感兴趣,不妨安排一次河间历史文化游。河间历史悠久,有着丰盛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,让无论兄弟们领略河间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魅力。
河间市在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,相信将会为无论兄弟们带来一次充满教育与娱乐的历史文化之旅。
感谢无论兄弟们阅读我们的介绍,希望能为无论兄弟们的旅行规划提供一些参考。
十、河间糖蒜的历史传说?
相传,西汉功臣张良晚年多病,辞去官职隐居城父县,每日研究食补之道,探索长寿秘诀。当地盛产大蒜,百姓每餐必食,个个都身体康健。于是张良也开始吃蒜,没多久,多年缠身的疾病竟然祛除了!从此,张良开始改进大蒜的吃法,经过几年时刻,终于研制出口感绝佳的糖醋蒜!
吕后得知便召见张良,品尝过糖蒜后大赞其味美,命他今后年年进贡,从此,这糖蒜就成为了皇家贡品。